环球热点!经济观察丨一个重点帮扶村的“增收记”

2023-05-09 22:29:20

光荣村村集体蔬菜基地。燕巧 摄


(相关资料图)

四川在线记者 燕巧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光荣村是一个彝汉杂居村,彝族群众占比70%,因地处偏远、发展基础薄弱,2014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2021年又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但“小凉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在2022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80户350名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17147元,较2021年增长17.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构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更是今年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之一。

光荣村是如何实现脱贫群众收入稳中有增的?5月4日—5日,记者前往光荣村蹲点采访,寻找增收“密码”。

光荣村村集体蔬菜基地。 燕巧 摄

种菜失败后 选择从头再来

引进龙头企业,请来技术人员指导,菜农终于赚钱了

走进光荣村村委会会议室,一张村子的乡村振兴规划图映入眼帘:蔬菜、佛手柑、黄茶、白竹……产业发展情况清晰明了。

其中,蔬菜是光荣村的“头号”产业。5月4日,村党支部书记李易坤和驻村第一书记祝伟正在蔬菜大棚里组织黄瓜采摘。当天,1万多斤黄瓜将被运到峨眉山市批发市场,根据品相定价4角到1元。“隔两天就可以摘一次,月底开始种番茄。通过种蔬菜,一亩地一年收益近万元没问题。”李易坤说。

光荣村村集体蔬菜基地。 燕巧 摄

但在两年前,李易坤自己都不相信种蔬菜能赚钱。2019年,光荣村争取了8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蔬菜产业。村集体建起80亩高山蔬菜基地,但第二年蔬菜刚上市就“吃了瘪”。

“卖不脱。”李易坤说,当时种了几十个品种的蔬菜,但由于缺技术,产量不高、品相差,凌晨两三点到县里批发不掉,又到乡镇菜市场卖,跑断了腿也没见什么收益。到2021年,蔬菜基地产值才10多万元,扣除各项人工费用后是亏损的。

“种亏了,土地租金都给不起,碰到老百姓头都抬不起来。”面对村民的质疑,李易坤准备辞去村支书。

2021年6月,乐山市委组织部派来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总结经验教训,一致认为马边本地蔬菜种植少,种植高山蔬菜这个发展方向没有错,失败原因是缺技术和销路。

就在当年,光荣村引进峨眉山市龙池镇蔬菜种植龙头企业,成立荣时鲜农业专业合作社,高薪聘请技术人员驻守基地,从育苗、播种、施肥、采收等多个环节把关,同时企业包销售。

吃了亏钱的苦,村里先试点种了10多亩三月瓜。1个多月后,错峰上市的三月瓜售价达到2.5元一斤,每亩纯收入6000元。

挣到“第一桶金”后,当地干部发动村民种植,但大家的积极性还是不高。“那时候舅舅都不相信我。”李易坤笑着说,舅舅陈虎林家3亩地紧挨着蔬菜基地,怎么劝说他都宁愿种玉米。

徐春林的蔬菜基地。 燕巧 摄

脱贫户徐春林是首批种植的7户农户之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徐春林报名种植2亩地。“但当天晚上,老徐就有点打退堂鼓,给我说只想种1亩。”祝伟说,经过再三保证销路没问题,徐春林才又流转了3亩地,加上自己的2亩地,加入了荣时鲜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徐春林种上了莲花白,当年就实现产值3万余元,去年继续流转土地,共种植了10亩蔬菜。

看着基地和邻居种菜都赚了钱,去年陈虎林花2万多元给3亩地架起大棚,也跟着村集体种上了蔬菜。“一季莲花白就卖了1.7万多元,是比种玉米赚钱。”陈虎林笑着对记者说。

如今,光荣村村集体种植了200余亩蔬菜,常年约有50人稳定务工,示范带动全村60余户参与蔬菜种植100余亩,亩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民既有经营性收入,还有工资性收入。”祝伟说,村集体每年出60余万元用于支付农户在基地务工的报酬,以工代学,正努力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益。

易地搬迁后 有人打工有人创业

150余人搬下山,外出就业、盘活迁出地资源是重要增收方式

光荣村村委会背后,就是光荣村的易地搬迁安置区。2016年,37户150余名脱贫群众从偏远高山搬迁至这里。如何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是光荣村面临的另一考题。

光荣村安置区 受访者供图

安置区内,大部分家门紧闭。“很多都外出打工了。”村党支部副书记赫勒石批介绍,光荣村600多个劳动力,一半左右在家务农,一半外出务工。安置区内大部分住的彝族群众,老家土地远了,增收主要靠外出务工。

脱贫户严者转波家开着门。2个月前,他从广西回家照顾生病的妻子。

以前,严者转波一家4口住在5组高山上,主要种玉米、黄豆。搬下来后,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严者转波外出当起隧道工,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也跟着干,学塔吊。“隧道工每个月工资6000元以上,塔吊工资收入还要高点,一年可以收入10多万元。”严者转波介绍,因为要照顾妻子,自己一年外出工作半年左右,儿子工作10个月左右,每年还可以拿到1000元的奖励。

“对每年稳定外出就业3个月以上的脱贫户,会有500—2000元的奖励。”祝伟介绍,安置区已鼓励和引导50余人外出务工。

对于搬迁群众来说,外出就业是增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盘活迁出地资源,也是增收方式之一。

光荣村村民正在蔬菜基地移栽菜苗。受访者供图

从3组搬迁下来的脱贫户吉黑六根住在严者转波家背后。5月5日白天,吉黑六根一直不在家,直到晚上7点才回来。“老家高山养了十几只羊、16头牛、40多头跑山猪,每天都要回去照料。”吉黑六根说。如果算账,吉黑六根的这部分“资产”已达60余万元。

“刚开始也走了很多弯路。”2014年,吉黑六根准备在家发展养殖业,但缺资金、缺技术,养猪失败了。后来,村里送给吉黑六根8只羊,由荣丁镇畜牧站免费提供一对一指导。渐渐地,吉黑六根逐步养到了80多只羊,又开始养殖跑山猪。现在每年出栏一批羊和跑山猪,稳定收入10多万元。

2019年,吉黑六根又跟着李易坤学习养牛。“一头牛都没卖,想多养一段时间,把数量先涨起来。”吉黑六根说,现在自己还想贷款,继续把牛产业做大。

在安置区,像吉黑六根这样在老家发展养殖业的脱贫户还有10户。“村里正在规划建设集中养殖点。”祝伟介绍,另外,每年村里组织两次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劳动能力的鼓励外出务工,对留在家里的则指导发展养殖业等,目前全村还有53个公益性岗位,让弱半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关键词:

银行更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