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堂丨对话“灵魂摆渡人”刘德文:我的老兵我的“财富”

2023-04-28 22:12:57

开栏语

“时堂”今天开张了。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都不乏“心怀天下”之士。

关心政治、关注时事,大家的出发点可能不同。或许是为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或许是为了寻找人生前进的方向,又或许只是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相关资料图)

了解时事政治,感知民生冷暖,每个人的一点关注,汇聚起来就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源源力量。我们的“时堂”,希望从媒体的视角,普及一些时事政治常识,走近值得被看见的新闻人物。相约“时堂”,读懂时政,刻画时光。

四川在线记者付真卿/文黄潇/视频、图片沈晓颖/制图

瘦削的面庞、黢黑的皮肤,56岁的台胞刘德文看上去并不起眼。

但过去的20年间,他坚持做着一件令无数人肃然起敬的事情,将200多位大陆去台已故老兵的骨灰送回故乡安葬。

他被人称作两岸之间的“灵魂摆渡人”。

4月17日,刘德文第11次来到川渝地区,带回了川籍老兵唐毅奇的骨灰。

在资阳市安岳县岳阳公墓,刘德文躬身跪地,将骨灰坛沉沉放入墓穴、细心擦拭墓碑、双手合十行礼。他帮助又一位老兵落叶归根。

24日,刘德文乘机返回台湾。临行前,他接受了川观新闻C视频“时堂”栏目的邀请,讲述20年来难忘的点滴故事。

关于老兵

每到清明,老兵们面朝着大陆故乡的方向,跪地祭拜,久久不起。

刘德文的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很穷,连学杂费都交不出。

父亲教导他,人穷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但心“穷”,一辈子都会“穷”。

多年以后,刘德文回想起父亲的话仍深受感动,那是支撑他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

1997年,30岁的刘德文搬家到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社区,第一次与老兵结缘。

上世纪70年代,这里聚居着3800多位大陆去台老兵。刘德文搬来时,也还有1000多位健在。

闲暇时,刘德文去社区做义工,热心帮忙。老兵们都很喜欢他,甚至把他视作自己儿子一般,还推选他做里长。

老兵的故事也让刘德文很感兴趣。

他们有时候很健谈。聊起家乡、聊起往事,脸上洋溢着笑容。

他们有时候又很沉默。特别是每到清明,老兵们面朝着大陆故乡的方向,跪地祭拜,久久不起。

刘德文站在一旁,思绪复杂,他很想关心,但又不知该做些什么。

直到2003年的一天,一位湖南籍老兵提着两瓶酒来找他。

一杯下肚,老兵开口:“里长,如果我死以后,你可不可以把我带回家乡,葬在我父母亲坟前。”

刘德文答应下来:“伯伯,你只要把身体照顾好就好了……”

4个月后,老兵离世。

刘德文履行自己的承诺,背上沉沉的骨灰盒,第一次跨过海峡。

这一跨,为老兵们打开了一扇希望的窗户。

在他们眼中,刘德文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那个值得托付的人。

关于压力

刘德文从没后悔过,但不代表他没有压力。

做这件事情,刘德文说他从没后悔过,但不代表他没有压力。

最大的压力来自经济。

2005年,刘德文送老兵回家的故事经过媒体报道,开始广为人知。

越来越多的老兵来找他,大陆的老兵亲属也写来书信。

每一个托付与请求,刘德文都无法拒绝。

精力有限,刘德文决定辞去在银行的工作。

父母支持他,默默地用微薄的积蓄帮助他。

但妻子强烈反对,她有更现实的考虑。

彼时,他们的儿子在上小学,女儿刚刚两岁,家庭怎么能失去最稳定的经济来源。

夫妻几乎每天吵架。

最后没办法了,刘德文跟妻子说:“你跟我去趟山东,回来我马上签字(离婚)。”

他们飞到青岛,然后转车到莱阳。

刘德文背着老兵的骨灰走在前面,妻子沉默地跟在后面。

老兵90岁的亲弟弟在村口等待。远远看到刘德文走来,老人噗通跪倒。

刘德文赶紧迎上去,把老人搀起来。

老人又跪下去,一连跪了三次。

隔天,将老兵骨灰安葬后,刘德文准备告别。

老人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泪眼婆娑:

“里长,谢谢你圆我一生的心愿,圆我爹娘的遗愿。爹娘离世前嘱托,一定要把我哥哥找回来,带他回家。”

老人也解释了为何三跪:

“第一跪,感谢你把我哥哥带回来。第二跪是迎接哥哥回家。第三跪,你是我们家几代人的恩人。”

虽然已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刘德文依然难以自持。

他回过头去,妻子已哭成泪人。

坐上回程的大巴车,妻子对刘德文说:“你继续做,小孩子我来养。”

关于亲情

驱动刘德文前行的,从最初的承诺、责任,后来又加上了亲情。

这次来四川,刘德文特意多待了两天。

除了送老兵唐毅奇回家,他还去了趟绵阳。

那里安葬着另一位老兵,刘德文2019年1月把他送回家,这次又专程前去扫墓。

每次送老兵回家,刘德文都坚持一定要亲手将骨灰安葬,他说这是一句承诺、一个责任,有始有终。

但其实他的心已经永远跟老兵、跟老兵的亲属后代们联系在一起。

他们成为了亲人,永远都没有终点。

20年间,驱动刘德文前行的,从承诺、责任,后来又加上了亲情。

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刘德文每次出发来大陆都要做足功课。

每到一个省,就去买一本地图册。简体字有些看不懂,他就去新华书店买字典对照。

帮大陆的亲属寻找在台湾的老兵更加艰难。

他跑遍了台湾的公墓、寺庙、乱葬岗,还曾经踩空掉进1米多深的墓穴,摔断两根肋骨。

有的老兵顺利找到。有的几经波折,最长一次找了足足4年。还有的至今杳无音讯。

寻找唐毅奇的骨灰同样艰难,远在四川的亲属几次在电话中都劝他放弃吧。

但刘德文依然坚持。

过程辛苦,但对于刘德文来说这是一种快乐。

特别是当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的那一刻,发自内心的满足无以复加。

除了这种满足,刘德文还有亲人们的牵挂。

2017年,高雄发生地震。刘德文一天之内接了一百多个电话。

在电话那一头,他是叔叔、是伯伯、是大哥、是老弟。

天南地北、不远千里的问候,让刘德文心中暖意涌动。

最令刘德文意外的,是有一次他送一位老兵的骨灰到江苏沛县。

一个名叫刘德发的老兵亲属找来,他问刘德文祖籍哪里,刘德文说福建。

“不对不对,你来我们家看族谱。”

刘德文跟去一看,惊奇发现自己、父亲、爷爷的字辈跟族谱上完全对应得上。

刘德文说,他找到了自己的根。

关于传承

带老兵回家,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会把这笔“财富”传承下去

每送一位老兵回家,刘德文就多一个亲人。

但对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始终抱有愧疚。

妻子的辛苦自不必说。

因为一直在外送老兵回家,都没有时间跟儿子打球,跟女儿交流。

但其实在儿女心中,刘德文是了不起的父亲。

在高雄当地,刘德文的故事家喻户晓。

一天,女儿放学回来跑到他跟前:

“今天我们校长有提到你的名字呢,说你送老兵回家,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啊。”

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刘德文坚持了20年,他会毫不犹豫地继续下去。

但他也要考虑未来的问题。

每一个听说刘德文故事的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但要参与进来做同样的事情,付出同样的艰辛,坚持同样的岁月,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对此刘德文非常理解。

因为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单纯的热爱,并从中找到快乐与满足,注定不能长久。

但有一个人或许例外。

2016年,刘德文背着两位老兵的骨灰到重庆,第一次带上了儿子。

跟父亲一样将沉重的骨灰盒挂在胸前,经历了父亲的艰辛与感动。

儿子说:“到时候爸爸你没办法做就我来做。”

刘德文很开心,他又想起了父亲的教诲,人穷心不穷。

带老兵回家,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他会把这笔“财富”传承下去。

关键词:

银行更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