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高敬
4月26日,在全省“一网通办”专题培训会上,省大数据中心发布了《2022年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相关资料图)
《报告》显示,2022年,四川21个市州,46个省直部门首次均被评估为“良好”等级以上,处于“优秀”等级以上的市州、部门由2021年的32个增至43个。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各部门指数差距逐步缩小,一体化政务服务行业发展日趋平衡。
新增“社会满意度”一级指标
侧重一体化政务服务的效果评价
省大数据中心政务服务推进处副处长周磊介绍,《报告》评估更加注重用户感知评价。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企业群众“获得感”为标准,侧重一体化政务服务的效果评价,新增“社会满意度”一级指标。
此外,为了推动全省创新创优工作,《报告》新增了“一证一照办”“助企纾困”“自助终端”“智能审批”“区块链+政务服务”“政务赛道”等创新指标,市州和省直部门政务服务创新度分值权重以前分别为4.76%和8.25%,现在均提升至16.67%。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评估更加注重服务的可用度和好用度,除原有的量化考核外,新增政务服务事项可用性、线上线下一致性等抽查核验环节,进一步核验服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首次实现“优秀”等级单位过半
省直部门增加8个“优秀”等级单位
《报告》根据服务成效度、办理成熟度、基础支撑度、服务便利度、社会满意度、日常监测、政务服务创新度七个维度的评估,对21个市州,46个省直部门的相关工作开展评估,全方位考查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其中,43个单位被评为“优秀”等级,占比64.18%。
《报告》对市州政府的评估结果显示,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等16个市州处于“优秀”等级,攀枝花市、内江市、达州市等5个市州处于“良好”等级。相较于2021年,位于“优秀”的市州数量增加2个。
对于系统对接任务较重、证照种类和数量较多、事项较多、办件量较大的省直部门,被列为省直部门(A组)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公安厅等20个省直部门处于“优秀”等级,省新闻出版局(省电影局)、教育厅、应急厅等6个省直部门处于“良好”等级。相较于2021年,位于“优秀”等级的省直部门(A组)数量增加7个,整体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显著。
20个省直部门(B组),则是系统无对接任务或对接任务少、无证照或证照种类和数量少、事项少、办件量小的部门。其中,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7个省直部门位于“优秀”等级;省国防科工办、省档案局、省民族宗教委等12个省直部门处于“良好”等级。
省大数据中心政务服务推进处处长唐为之介绍,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的关键在于集成改革。2022年,针对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等问题,省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机制、制度、流程、路径和工具的跨部门、跨系统优化,不断释放“1+1>2”的叠加效应。
创新开展五个区域的评估分析
各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为贯彻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报告》首次开展区域的评估分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川西北和攀西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指数分别为86.18、85.46、85.42、82.82、84.60,各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指数差异不大,政务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取得一定成效。
其中,在服务成效度、服务便利度、社会满意度和日常监测等四项指数的评估结果来看,各区域水平较为均衡。但在政务服务创新度方面,各区域间差异较大。
成都平原区域的政务服务创新度得分为74.84,川南区域、川东北区域分别得分66.88、66.42,处于第二梯队,攀西区域、川西北区域的得分均为63.25。
省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启斌认为,尽管评分有一定差距,但是民族地区探索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值得借鉴学习。比如持续建设“藏语通道”,上线藏文、藏语音事项数由130余项增至1300余项。再如,针对牧民交通通信闭塞问题,开展远牧区“马背”帮代办,使“一网通办”改革成效不断向偏远民族地区辐射。因此,他建议各地各部门注重发挥基层单位和民间高手的创造性,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创新,力争形成更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