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周梦颖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文/图
4月15日,泸州市江阳区官井巷小区,盛开的三角梅从一处院内探出来,与周围灰色外墙上彩绘的绿叶红花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这里是花开巷里示范街区,我们计划给社区的每个片区都分主题打造出特色。”江阳区北城街道皂角巷社区党委书记赵莉红说。
皂角巷社区地处老旧城区,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紧邻水井沟、摩尔百货等人稠物穰的商圈,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环境卫生难管、居民矛盾多等问题。
(资料图)
从老旧小区改造的“硬件”升级,到实施小区微治理的“软件”改造,泸州在提升城市外貌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让老城区焕发“新生机”。
官井巷小区的文化墙
延伸“末梢治理”
为了保留老小区独特的历史记忆,皂角巷社区探索“网格党组织+居民自治委+社区经济物业托底”方式,对辖区小区进行微改造,进行了外墙、过道等修缮和美化工作。
赵莉红介绍,整个社区有56栋散居居民楼,以前没有物管,环境整治、路灯维修、化粪池清掏等服务只能由社区兜底。现在,为了方便管理,社区将其改造后划分为6个片区分类管理。
“我们把社区划分为网格,全覆盖成立网格党支部,找到带头作用强的党员先锋任网格党支部书记,请群众呼声高的热心居民任楼栋长,请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能人任社区志愿服务队队员,形成众人齐抓治理的局面。”赵莉红说。
“小区的扶手更换了,楼梯间的墙面修缮之后干净多了。”社区居民胡焕宣说,小区焕然一新后,大家都“更愿意爱护环境”了。
培育“红色物业”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老泸州”项目区连片物业签约仪式在泸州市江阳区举行。未来5年,北城街道辖区内2.3平方公里5个社区内的散居楼院、临街商铺、街道社区空置房屋资产等的物业服务要实现连片管理。
“承接老旧小区物业连片服务,既是物业企业创建星级‘红色物业’的前提要求,也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之举。”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
2020年以来,泸州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提出星级“红色物业”创建,鼓励建设单位在新建小区引入“红色物业”,指导业委会将“红色物业”纳入选聘标准,组织“红色物业”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现已累计培育党建强、服务好的星级“红色物业”27家。
泸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今年将实施党建引领小区(院落)治理补短提质行动,突出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院落)疑难问题,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截至目前,全市物业小区成立小区党组织731个、建立业委会387个,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100%,群众诉求办理满意度达99.9%。
打造“共享空间”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做好社区服务,需要更多阵地载体,如何从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中“挤”出来?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一老一小和商圈流动人员,我们想方设法利用通道、公共空间,建立摩尔文化广场、红立方、城市书房、网格驿站等,形成了‘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赵莉红说,这些空间为拓展社区服务范畴提供了“阵地”,“比如常态化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
近年来,泸州市还聚焦小区公共空间利用率低、公共服务设施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等问题,整合住建、规划、民政等部门政策,盘活小区架空层等闲置资源,打造“共享空间”35个,统筹设置党群议事、养老育幼、休闲娱乐等功能,惠及群众6.8万户。